在2022年4月8日举行的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华体会(中国)荣获“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集体”称号。
由96朵“小雪花”组成的“大雪花”,在“银丝带”围绕下翩然旋转……北京冬奥会期间,三大赛区场外的火炬台,以其灵动飘逸的造型受到世界关注。这一艺术与科技巧妙融合的火炬台,正是由清华美院党委书记、教授马赛带领的师生团队所设计。
多年来,马赛以艺术设计服务系列国家重大活动,不仅参与国庆60周年天安门广场彩车设计,主持完成国庆70周年“红飘带”大型景观雕塑及11辆主题彩车的设计工作,还参与北京奥运会、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设计。
国家重大活动的设计任务,往往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马赛总能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将一张张设计草图化为大型活动现场令人注目的景观。
在他看来,服务国家、讴歌时代、为国造型,是艺术设计师的崇高使命,也是美院人血液中的红色基因。清华美院的前身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其建院宗旨就是培育艺术设计人才,为国家发展及民生服务,这一传统代代相传,延续至今。
图为马赛系列设计作品
一副黑框眼镜,衣着朴素,待人谦和。在学生眼里,马老师很儒雅,艺术上追求完美,常说“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就怕没有尽到最大努力”。
2020年11月,马赛接到冬奥会开闭幕式团队的设计邀请。他立即组织学院师生成立设计团队。他们被告知,主火炬核心元素是直径10米的圆形薄片,希望能赋予核心图形更多艺术美感并实现精妙复杂的运动。
如何让这么大面积的圆形薄片在空中转动,有艺术美感,还能应对严寒、强风等不利气候条件,保证支撑强度和稳定性?这不仅仅是艺术造型,还涉及工程问题,设计难度大大增加。
马赛带着团队拿橡皮泥、光盘、编织带等先做试验,将圆形薄片化为“大雪花”造型,一遍遍推敲演示。一个多月内,团队打造了9套不同方案,每套都需制作动画贴切表达塑造形态。
马赛带领团队用光盘和编织带模拟火炬台造型结构
设计团队成员、清华美院博士生任续超记得,从主火炬到“银丝带”,马赛对每幅画面都思考很久,从不同角度反复揣摩,让大家不断打磨、不断调整、不断返工,直至迭代到最佳状态,“经常凌晨两三点我们下班了,他办公室的灯还亮着”。
为了能让“大雪花”稳定持续旋转,马赛又邀请清华机械工程系、土木工程系教授通力合作,综合考虑风载、雪压、重量、材料等因素,模拟测算不同风力下火炬台的受力情况,再对相关点位进行加强。
图为北京冬奥会火炬台设计图
因兼顾美感和可实施性,马赛团队提交的方案从众多设计方案中脱颖而出。施工过程中,他又奔波三个赛区,对设计成品反复调整优化。“施工中很多小细节都要经过反复沟通,马老师都亲力亲为,在施工精度上不允许有一丝瑕疵,仅灯光就与施工方沟通了两个月。”任续超说。
“艺术设计需要美感,但必须要能实施落地,否则就只是一张好看的图。”马赛认为,如何让科技与艺术更好结合,实现创意,是今后的方向。
作为一名教师,马赛总鼓励学生要迎难而上,在“真刀真枪”的艺术实践中增长才干,实现自我价值。他带着学生做项目,一起熬夜加班、磨方案。他说,经过重大项目的洗礼,不但提升了学生设计能力,还培养了爱国情怀、锤炼了意志。
“我常跟学生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棒现在在我们手上,我们义不容辞,必须奋力往前跑,要体现我们这代人的能力和价值。要做国家项目,就要全力做出好的结果。”马赛说。
他希望,学生有综合表达的能力,能更多思考国家所需。
图为国家体育场火炬台
“他是榜样,感染着你、引导着你一直往前走。”任续超说,老师身上有着清华“行胜于言”的传统,“啥事不要说得天花乱坠,先做出来”。
现在,马赛除授课外,还负责北京冬奥会首钢赛区数字化生态创意设计研究与示范项目,希望通过虚拟互动技术让更多人体验冰雪运动。
最近,马赛被授予“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我非常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为我们提供了创作和表达的广阔舞台,使我们能更自信、从容地讲述当代中国故事,展现中国时代风采。”他说。
资料来源 | 转载自 新华社 客户端
新华社记者 | 魏梦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