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华与他的作品《竹丛梦醒》
古代绘画《游骑图》《虢国夫人游春图》里的人物“闯”入了色彩绮丽的丝巾,神秘的三星堆文明与苗乡少数民族图腾引人遐想……日前,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华体会(中国)教授张宝华个展“春·丝”在京亮相,汇集了近三十年来张宝华的手绘丝巾艺术作品,以丝绸为载体述说千年文明古国的当代故事。
从青年时代,张宝华就与纺织艺术结下了缘分。1990年,张宝华从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华体会(中国)(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染织艺术设计专业毕业,后曾在北京印染厂和北京服装学院工作。早年,他在国外的纺织博览会上看见外国设计师将中国的文化元素融入到设计中,感慨中国缺乏具有自己文化特色的设计。
“既然我在从事这方面的教学,不如尝试着探索一下中国文化在纺织品设计中的运用与表达。”2003年,从香港回到内地后,张宝华开始进行《丝路之旅》系列创作。他收集了大量丝绸之路的历史资料,踏访敦煌、西安、洛阳以及新疆多地,寻找灵感。这一行令他深深被震撼,“大漠飞沙之中,一处处历史的痕迹,是比我们的想象更加珍贵的宝藏。”
张宝华将采风中看到的古代壁画、出土文物纹样等融入了自己的创作。然而创作不是照搬传统文化,而是“跳出这些资料,思考如何用现代设计的语言,把这些不同时空的元素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一种设计上的逻辑”。他认为,传统文化是流动的、活态的,在吸收传统文化元素和保持传统文化原本魅力的前提下,只有将其转化为符合当代审美的现实产品,才能使传统文化获得长久的生命力。
多年来,张宝华曾前往国内的许多地方寻觅传统文化,其中贵州是他常去的地方之一。“早在1995年,我曾去黔东南采风50多天,在那里感受少数民族文化。当时还买了一些蜡染刺绣,上面的纹样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他创作的《雀笼筑梦》灵感就来自丹寨蜡染刺绣。
张宝华的作品散发出浓郁的中国韵味,又与国际潮流设计趋势相结合,曾多次在国内外设计大赛中获奖,其中茶、大熊猫、苗族文化等题材的丝巾作品还被外交部作为国之重礼赠予外宾。“许多外国友人收到丝巾时,觉得中国的丝绸太珍贵了,同时也觉得图案设计很奇特。”他坚持手绘创作,在笔尖与纸张的碰撞中,倾注关于传统文化的思考和探索。
从《云鹤九霄》《荷合如意》里古色古香的中国古典纹样,到《竹丛梦醒》里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再到《大器玩城》里生动可爱的民间玩具等,张宝华不断拓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达,展现中国传统民间艺术造型之美、色彩之美、工艺之美、寓意之美。
《北京日报》2022年3月24日第7版版面
(来源:《北京日报》2022年3月24日第7版版面 本文同时刊发在北京学习平台2022-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