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EN

分享

清华美院环境艺术设计系本科生获得“COMMUNITY 2050”国际设计竞赛荣誉提名奖
2022.03.21

2022年3月15日,由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UPDIS)联合西班牙加泰罗尼亚高等建筑学院(IAAC)、国际策划与传播机构 (ARQ) 共同举办的国际设计竞赛“COMMUNITY 2050 -- SHENZHEN-AMSTERDAM” (社区2050国际设计竞赛——以城市科技展望社区未来)公布了竞赛结果,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华体会(中国)环境艺术设计系2020级本科生叶招升、魏雯丽、唐珂的设计作品《NEW SHENZHEN: The Re-imagination of Urban Canteen(新深圳:城市食堂再想象)》在该系副教授黄艳的指导下,从众多参赛方案中脱颖而出获得竞赛荣誉提名奖。

https://www.nonarchitecture.eu/community-2050/

此次竞赛受到广泛关注,收到来自包括美国、中国、英国、荷兰、新西兰、马来西亚、波兰等20多个国家的100多个设计作品;哈佛大学、伦敦大学、奥克兰大学、清华大学等世界著名院校的学生、专家学者、专业设计师、设计从业者、青年创意者的众多方案,经过全球专家评审核定后,最终确定了一个最佳方案奖、一个最佳深圳基地奖、一个最佳阿姆斯特丹基地奖、七个荣誉提名奖和七个编辑精选方案。

竞赛介绍▮

竞赛信息

此前,Non Architecture以中国山东、中国香港、美国曼哈顿、希腊卡尔季察等不同国家、不同条件和文化背景的场地举办过多次竞赛,每次的竞赛主题都热切关注城市发展中的前沿问题。本次竞赛的两个基地分别位于深圳高科技园区(CN)和荷兰阿姆斯特丹Ijpiein(NL)区,竞赛特别设立「专业组」与「公开组」,两个基地的评选将独立进行,期望通过竞赛集结国际设计与研究的力量,重新思考、提升、重塑全球视野下的2050年社区发展图景,展望创新城市科技构建未来社区的无限可能。

竞赛主题

据联合国称, 到2050年,世界三分之二的人口(70 亿人)将居住在城市。城市地区虽然已经是社会文化、经济和生活的中心,但还需做好应对新增长的准备。本次竞赛以“COMMUNITY 2050 -- SHENZHEN-AMSTERDAM”(社区2050国际设计竞赛——以城市科技展望社区未来)为主题,探讨如何用技术和创新的角度来看待社区,未来是什么样等议题。包括什么样的城市形态才能支撑这样的增长?未来30年,我们的城市应该如何改变,以实现社区繁荣发展?如何将创新的城市科技引入城市和社区的设计领域中,探索其循环发展、韧性安全、生态健康、有机更新、遗产保护可持续发展路径?如何兼顾老人、儿童和低收入等多样化的人群的需求,打造以人为本的社区生活未来场景等热点问题。

竞赛要求

竞赛建议参赛者通过科技和创新的视角来重新看待社区。在提案中回应一个或多个与此相关的子议题。参赛者需选择以下一个或多个子议题与竞赛主题进行更深入的结合,根据所选基地的相关信息,对每个子议题进行诠释。提案应涉及以下几个子议题:

环境可持续性气候变化与灾害情况的韧性应对生态与健康城市有机更新、高密度发展和遗产保护社会包容性和社区繁荣

▮获奖方案▮

NEW SHENZHEN: The Re-imagination of Urban Canteen

新深圳:城市食堂再想象

01 | 设计理念 DESIGN CONCEPT

深圳现在是中国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典范,也是996小时工作制文化的始发地。996小时工作制是一种长时间工作,主要依靠快餐外卖的生活方式。这不仅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而且由于垃圾污染和交通堵塞,也对公共安全产生了负面影响。新深圳是2050年深圳未来的愿景。在此基础上,我们定义了未来社区,将原来的家庭餐厅扩展为城市食堂。

02 | 场地形态 SITE FORM

所有这些过程和功能都是通过场地空间的设计来完成的。根据当地的气候和自然条件,整个场地由两个不同大小的圆圈组成,暗示着中国南方典型的梯田。局部提升既保证了各种功能空间的清晰高效利用,又能组织和分组人的空间分布,从而达到保持适当社交距离的目的。它还为场地提供了更多的遮阳、更舒适的小气候和更多样化的视线和空间体验。保留场地内所有原有的树木,并随弧线调整水的形态,使其能发挥更好的环境和审美功能。它与公园的性质紧密相连,以确保未来的社区建设不会影响该地区的动植物和水环境。受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启发,该标准促进人们更好地理解城市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意味着什么,以及建筑和城市设计如何对其做出积极贡献。

03 | 方案细化 DESIGN REFINEMENT

在城市食堂,流程将是机器一体化的,包括上班族订餐、食物的加工烹饪、食物残渣的处理。人们拿起饭菜后,人们可以选择自己想去的任何地方吃饭,有朋友或没有朋友,坐着或站着。这个过程不仅高效,而且大大增加了个人的选择自由。除了吃饭,人们还可以散步、聊天、冥想等,这将成为工作之间的一种休息和放松的方式。

▮设计回顾▮

此次竞赛是黄老师为srt项目小组挑选参与的。在专业课程之余黄艳老师带领srt项目小组了解竞赛要求,分析竞赛主题,最终分为三个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和地点。黄老师和舒萁学姐带领我们从竞赛的不同主题入手,了解专业知识,最终我们小组选择深圳高科技园区进行方案设计。

这是一次全新的设计体验,作为二年级本科生,不仅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非常有限,而且此前很少有机会参与设计竞赛,因此在本次设计过程中难免遇到诸多困难。但通过黄老师系统的教学和对深圳高科技园区的现状调查后,发现其中存在问题并将着手点放在中国传统的命题“民以食为天”,从食物入手的同时考虑当地生态环境和社区特点。在黄艳老师的指导下,我们逐步将方案细化,如食物垃圾的清洁处理问题,整个设计系统的合理性,构造形态的建立与设计流程之间联系等等,在一次次的推翻与重构中形成了最后的设计方案。

通过参加此次竞赛,大家都收获良多,其他两组同学也设计出了非常优秀的作品。

Full-time、Dynamic And Ubiquitous Garden

全时的、动态的、无处不在的花园图景——赵子炎、汪宁馨、鄢然、曹佳宁

本项目位于阿姆斯特丹IJplein社区,目的为向梵高致敬,从他的作品中提取语言元素,通过视角的改变呈现出不同的城市构图和画面。我们的花园改变了我们熟悉的“人物画”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以及比例比例,让人“进入”画中,仿佛置身于画中,随着人的移动呈现出不断变化的形象,从而带来美妙的空间和艺术体验。日光和天窗在不同时间和季节的特点,结合光线,创造一个动态的、全时的、无处不在的花园景观。出人意料地、令人兴奋地再现熟悉的艺术,具有明确的文化信息,让所有年龄和文化背景的人都能欣赏和理解,具有文化包容性。

Blue Food

沉浸式蓝色食物社区——陈薏如、李心碟、王思颖、秦子惟

本项目位于阿姆斯特丹IJplein社区,“蓝色”意味着“蓝色食物”和“蓝色空间”。我们将设计重点放在内河及其周边地区,重建了步行系统,改造了旧社区,并设置了柔和和轻量化的新设施。与厚重厚重的老街区形成美丽的对比与融合,使城市呈现出一幅全新的画面,实现了“蓝色”的完全沉浸。这些设施呈现出大海的蓝色。建筑形态结构与蓝色食品养殖、销售、回收的可持续产业链相配合,形成了与城市原有容量互惠共生的三级空间体系。人们可以在餐馆里享用蓝色食物,并观察种植和加工过程。

刚刚进入大二就有机会参与竞赛,和全世界的学生及专业人士同场竞技,不仅使同学们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也加深了对专业的理解和学习的热情,为今后的学习更好地明晰了方向。

图、文:环境艺术设计系

黄艳 副教授

© 2024 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华体会(中国)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华体会(中国)

100084

© 2024 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华体会(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