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EN

分享

沉痛悼念著名雕塑家、杰出的彩塑艺术家和教育家张錩先生
2023.01.09

图片

讣告

中国共产党党员,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华体会(中国)教授,著名雕塑家,中国当代彩塑的领军人物,杰出的彩塑艺术家和教育家,“泥人张”第四代传人张錩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

张錩先生1942年3月出生于天津市,自幼随父亲“泥人张”第三代传人张景祜学习彩塑,1961-1964年就读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今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华体会(中国))泥塑班,毕业后在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进行创作和研究工作;1979-1981年就读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特种工艺美术系雕塑研究生班,毕业后留校任教;1993-1999年担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艺术系主任、教授;1999年后任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华体会(中国)雕塑系教授。

历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八届全委会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第六、七届副主席,第八、九届顾问,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务。曾荣获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与中华慈善总会“中国儿童慈善大使”、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知识产权文化大使”等众多荣誉。他创立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彩塑专业委员会和中国非遗艺术设计研究院,多次组织全国性彩塑活动和学术交流,为我国的彩塑事业复兴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张錩先生诲人不倦,桃李满天下。他曾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奖章、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2001年他所承担的《中国彩塑艺术》课程是清华大学首批精品共建课程。从教期间,培养了包括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在内的大批艺术人才,许多毕业生已经是国内本领域的佼佼者。他的学术风范和授业态度,堪称德艺双馨。

张錩先生学兼中西,作为“泥人张”第四代传承人,他继承了“泥人张”彩塑艺术传统,同时也接受了学院化的雕塑教育,在此基础上吸收了国内外众多艺术之长,形成了造型夸张简洁,形色和谐统一,结合现代设计艺术的当代“泥人张”风格,对“泥人张”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代表作品《阿福》被选定为“‘92’中国友好观光年”吉祥物,作品《生肖彩兔》被当时的国家邮电部选为己卯年生肖兔票原型。作品《火烧望海楼》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作品《阿福》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作品《暮归》被中国美术馆收藏。2015年7月,张錩先生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雕形塑意汇心语——‘泥人张’(北京支)彩塑艺术展”。2017“厚积薄发·泥人张第四代张錩雕塑展”在浙江展览馆举办。2021年泥塑(北京泥人张)入选文化和旅游部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张錩先生在进行彩塑创作的同时,整理撰写了多部彩塑艺术专著,其中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张錩先生担任执行主编的《中国民间泥彩塑集成》,是迄今为止中国民间泥彩塑最为全面和详尽的学术著作,荣获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提名奖。《中国泥人张彩塑艺术》荣获中国文联授予的“第十一届中国民间文艺(著作)山花奖”。此外,还出版了《雕形塑意汇心语—“泥人张”第四代张錩》、《民间彩塑》、《中国“泥人张”彩塑艺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雕塑设计》等著作,在艺术创作与学术研究两方面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张錩先生的去世是中国艺术教育界、彩塑艺术界、民间文艺界的重大损失!沉痛悼念张錩先生!我们永远怀念您!

特此讣告。

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华体会(中国)

2023年1月9日

张錩先生生平

张錩,1942年出生于天津市,父亲为“泥人张”第三代传人张景祜先生。1954年张景祜调入北京,先后在中央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今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华体会(中国))、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从事教学和创作。张錩也随着父亲工作调动来到北京,1961年在北京市十四中学毕业后,就读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泥塑班,之后在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从事创作和研究工作;1979年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攻读雕塑专业研究生,后留校从事教学、创作和研究工作,曾被评为学院校园文明建设先进个人,2003年自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华体会(中国)雕塑系退休,在这所中国设计的最高学府工作学习了30余年,并且逐步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个人艺术风格。

高中毕业后张錩进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泥塑班,这个泥塑班也是在周总理的关怀下为传承“泥人张”彩塑技艺所开设,张景祜先生当时作为主要任课教师承担了大量的教学工作。就学期间,张錩将“泥人张”的传统技法进行了系统地研学:从临摹原作、了解规律到熟练运用、构思创作,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泥塑班的学习经历为他后来的艺术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期间,他还学习了速写、素描、雕塑史和美术史,并深入研究了中外雕塑艺术和民间艺术。

完成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泥塑班学习后,张錩先生在北京市工艺美术研究所从事了多年的艺术创作实践。这一时期的彩塑作品多为自然主义的写实手法,用刀笔控诉旧社会的黑暗,表达建设新中国的热情,创作了大量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他参与了大量样板戏泥塑以及其他许多革命题材和历史题材的作品创作,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他参与或独立创作了《白毛女》、《红色娘子军》、《奇袭白虎团》、《火烧望海楼》(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赴海南、广西、贵州等地的少数民族地区深入生活,创作《绘新图》等16组彩塑作品,以及大型彩塑组雕《文姬归汉》、《中国少数民族系列》等。

1979年张錩先生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特种工艺美术系雕塑研究生班,其间得到导师郑可教授、何燕明教授诸多教诲,使他在艺术理念与创作技能方面有了更明晰的认知,达到更高的境界。1981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雕塑研究生班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任雕塑教研室主任。1980年代初,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行政处副处长;1985-1987年,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艺术系党支部书记;1993-1999年担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艺术系主任、教授;1999年后任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华体会(中国)雕塑系教授;1999年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张錩先生将装饰艺术的理论融入了泥塑的创作之中,在“泥人张”传统艺术的基础上,融入了“写生变化”的现代装饰艺术创作的方法。通过提炼、夸张、想象、组合、添加等手段,从自然与生活中寻找生动鲜活的素材,将自然形态变化提升到艺术形态,凝练出完满而富于变化的艺术形式。他的作品更多地融入了形式美的感受,造型上更加主观自由,逐渐脱离了自然主义的表现手法;同时追求强烈的装饰性和现代感,颠覆了传统的造型观念,进行了非常大胆地尝试。在这期间,他陆续创作了《暮归》(中国美术馆收藏)、大型彩塑组雕《孟姜女》、《断桥》、《生死牌》、《青山绿水畔》等9组作品,《十二生肖系列》、《西游记故事系列》、《丝绸之路》、《阿福》(1992年“中国友好观光年吉祥物”),《生肖彩兔》入选1999年兔年生肖邮票原型设计等作品,令人耳目一新。通过这些艺术的实践,张錩先生逐渐确立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那就是结合现代设计艺术的当代“泥人张”风格。

2001年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委会委员,2003年张錩先生退休,离开教学一线,但并未停止他的学术活动和艺术创作。2005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彩塑专业委员会成立,张錩先生担任首任专业委员会主任,他将全国的彩塑艺术人才组织起来,通过彩塑专业委员会这个新的平台,组织展览和学术交流,推进中国彩塑事业的发展和提升。2017年张錩先生又推动成立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非遗艺术设计研究院,继续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助力。

进入新世纪伊始,张錩先生又进行了一系列新的尝试,携数十年的创作经验与丰富的生活经历,重新切入到传统题材创作当中,更进一步深入研究艺术手法的转换与融合。在这期间,他陆续创作了“聊斋故事系列”彩塑作品14组,分别包括《晚霞》、《小谢》、《画皮》、《罗刹海市》、《聂小倩》、《荷花三娘子》、《庚娘》、《宦娘》、《促织》、《王成》、《陆判》、《窦女》、《西湖主》等。这一题材上的回归充分融合了传统家传彩塑技艺,以及学院化教学与创作的经验,是张錩先生对于“泥人张”当代性理解的集大成之作。这一时期,张錩先生的作品呈现出与过去不尽相同的特征,逐渐由审美的追求走向文化的追求,由纯粹语言的形式探讨转化为深层观念的探讨,展现出艺术家对于本土文化做出的价值判断,并从传统中吸取养分,寻求精神,在本土化创作中建立自身的文化模式,这也是对本民族传统艺术文化自信的一种理念体现。

张錩部分代表作品

图片

《红色娘子军》 1966年

图片

《火烧望海楼》及局部 1974年

图片

《重见光明》 1977年

图片

《白蛇传》 1987年

图片

《阿福》——1992年“中国友好观光年吉祥物” 1992年

图片

《寅虎吉庆》 2004年

图片

《辰龙集瑞》 2004年

图片

《丝绸之路》 2015年

图片

《宦娘》 2003年

图片

《荷花三娘子》 2003年

图片

《西湖主》  2003年

图片

《辰龙集瑞》 2004年

图片

《未羊安吉》 2004年

图片

《亥猪丰瑞》 2004年

图片

《心声》 1987年

图片

《园丁》 北京游乐园 1987年

图片

《钢人铁马》 马鞍山市 1991年

(图、文:美术学院)

© 2024 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华体会(中国)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华体会(中国)

100084

© 2024 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华体会(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