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31日,在清华大学召开第26次教育工作讨论会的背景下,美术学院在线上举行了教育工作讨论会暨优质课程观摩活动。美术学院将通过教育工作讨论会的一系列活动,结合新形势新要求深入讨论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继续深化落实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美术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讨论会由美术学院副院长杨冬江主持。美术学院各系(室)及相关职能部门140余位教师参会。
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和党委书记马赛在会上分别进行动员讲话。鲁晓波提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清华大学第一站来到美术学院,给予了学院师生极大的鼓舞。学院始终以培养德艺双馨创新人才为使命,结合科技、人工智能、大数据、生命科学、元宇宙等发展带来的教育变局,学院将构建新基础课程体系,凝练核心课程,实现教学体系的破与立,从而完成多样化人才培养目标。
马赛肯定了线上教育模式的创新,然后分别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探讨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清华美院早在中央工艺美院时期,就紧跟国家与时代的需求培养人才,优秀人才造就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人才培养是教育单位的首要任务,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了解专业发展的意义。
随后,杨冬江介绍了第26次教育工作讨论会美术学院工作方案。在“完善教育评价体系,优化培养组织模式,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主题下,美院的工作方案分为四方面。第一,优化本科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基础课程建设,夯实本科培养方案,探讨本研统筹培养新途径;第二,在学科目录调整的背景下,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深化改革研究生人才培养和选拔途径,加强国家战略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第三,强化课程思政与美育建设,加大中国传统文化育人作用;第四,贯彻落实学校教学7个“1”活动。杨冬江还介绍了美术学院教学工作讨论会后续相关工作安排,从各系(室)研讨到学院专题研讨再到跨院系的校级交流研讨,希望老师们群策群力,为教育教学改革出谋划策。
为落实教学七个“1”活动,本次研讨会邀请了清华大学标杆课程负责人曾成钢教授和李睦教授介绍他们在标杆课程教学环节当中的经验和感悟,供参会教师观摩学习。
曾成钢教授首先分享了本科生专业基础课程《素描》的教学经验。曾老师以注重个性、因材施教、言传身教为立足点,深入剖析了专业基础课程的三大难点——老课新上、转变学生考前思维、克服脆弱心态,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守正创新,综合培养学生思维方式、观察方法、造型能力、语言表达、自主能力,打磨学生技艺,并塑造其品格。
李睦教授分享了通识选修课程《艺术的启示》的教学经验。因该课程主要面向非艺术类学生,李老师希望通过课程学习,引导学生运用除理性思维、形象思维以外的另外一种思维范式。教学过程的六部曲“消除恐惧和建立自信的绘画实践”“体现个人性格的绘画体验”“学会互相聆听和分享的交流讨论”“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的灵感写作”“独立面对艺术作品的阅读训练”“听说读写记画持续全面的评价考核”,体现了李老师对专业艺术教育到通识艺术教育之路的深入思考与实践。
会议最后,副院长杨冬江进行了总结发言。杨冬江表示,希望通过第26次教育工作讨论会的召开,美术学院能够进一步强化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响应学科建设的要求,完善艺术与科学交叉融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通学科边界和专业壁垒;同时回应时代需求,以重大现实问题为导向,根植于中国本土审美与造物传统,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当代意识、富有责任精神、勇于创新的、有理想的设计、美术与理论人才。(资料来源:教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