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EN

分享

敦煌艺术的传承创新——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莅临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华体会(中国)艺术与人文系列讲座(第三讲)
2020.12.02

海报

2020年11月29日下午,敦煌研究院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赵声良莅临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华体会(中国)艺术与人文系列讲座(第三讲),为清华美院师生带来以“敦煌艺术的传承创新”为主题的精彩演讲。

艺术教育家、前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常沙娜先生发表致辞

讲座伊始,艺术教育家、前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常沙娜先生发表致辞。讲座过程中,赵声良院长从敦煌艺术作品本身、敦煌艺术研究的历史、敦煌研究院在疫情期间的工作等方面论述了敦煌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他说:“敦煌研究院的职责就是保护、研究、弘扬敦煌艺术,但是敦煌艺术的传承创新不应该是只有敦煌研究院一家做的,应该是我们整个社会共同去关注的。”赵声良院长鼓励当代艺术家运用好敦煌艺术这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汲取知识和灵感,创造出更多、更丰富的当代艺术作品。

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华体会(中国)副院长杨冬江

讲座在美术学院A301报告厅举行,由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华体会(中国)副院长杨冬江担任学术主持。本场讲座还通过学堂在线、雨课堂及清华大学微博、抖音、快手和B站账号线上直播,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客户端同步进行线上直播,受到校内外师生及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

赵声良院长

赵声良院长的讲座首先从敦煌艺术本身谈起,“敦煌艺术本身就是传承创新的典范,我们今天学习敦煌艺术就是要学每个时代的艺术家,是如何不断地在继承前辈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最终所形成灿烂的艺术成果的。”其中,壁画是敦煌石窟中最丰富的的内容。讲座中,赵声良院长通过分析敦煌壁画中的经变画和装饰画两个案例,解读了敦煌艺术如何处理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的关系。通过对于僧房窟、阙形龛、斗拱、覆斗顶窟等的分析,赵声良院长指出,佛教的包容性使得它能够在中国发展,而中国文化之中也存在这样的包容性,将外来的佛教吸收进来,改变成中国的一种宗教艺术。

回顾敦煌艺术研究的历史,赵声良先生表示,在20世纪的前半叶,一些有眼光、有远见的艺术家已经看到了敦煌重要的价值,徐悲鸿就曾发表文章,提到敦煌艺术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此后,张大千、王子云、常书鸿等艺术家,先后进入敦煌考察。

讲座现场

1984年,敦煌研究院在原敦煌文物研究所的基础上扩展成立。赵声良院长介绍了敦煌研究院在敦煌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方面所做的工作。敦煌研究院建立数字展示中心,通过数字化形式展示敦煌的洞窟艺术,在数字化的基础上,同时做好文物保护和旅游开放,并努力让二者之间的矛盾逐渐得到协调。

除了努力扩大敦煌艺术在国内的影响力,敦煌研究院也依托“一带一路”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以期增强敦煌文化的国际知名度。除了开展国际研讨会之外,敦煌研究院也积极在世界范围内举办巡回展览。赵声良院长说:“我们不断地推出敦煌艺术展览,在世界各地进行展出,希望通过我们不断的努力,把敦煌艺术送到世界各地。”

讲座最后,赵声良院长提到了推广敦煌艺术的目的。他说到:“努力促进敦煌的艺术不断推广,让更多人了解敦煌,是我们的愿望。但是让人看展览不是最终的目的,最终的目的是让更多人通过敦煌艺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让我们的艺术家从敦煌获得灵感,为这个时代创造更多的艺术,这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观众献花

赵声良先生长期从事敦煌石窟艺术及中国美术史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个人著作十余部,代表作有《敦煌壁画风景研究》、《敦煌石窟美术史(十六国北朝)》、《敦煌石窟艺术简史》等,其中《敦煌石窟艺术简史》入选“2015年度中国好书”。

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华体会(中国)艺术与人文系列讲座邀请艺术与人文领域的资深教授、学术名家执讲,旨在搭建前沿的学术思想交流平台,及时感知并把握时代的脉搏,积极探索艺术与人文发展与研究的新思路、新方向、新模式。系列讲座立足于通识教育理念,以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面向清华大学师生及社会公众开放。

(图、文:教务办)

© 2024 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华体会(中国)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华体会(中国)

100084

© 2024 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华体会(中国)